狸奴

养猫不止是一种现代人找乐子、寻排遣的方式,也是古代文人墨客的一种情感寄托,古人唤猫昵称“狸奴”,也作“黧奴”,大概源起五代。

陆游(1125年—1210年)写猫常以“狸奴”代称,最喜纠结狸奴捕鼠不捕鼠,既能捕鼠,又常纠结有无鱼餐犒赏之。如

“狸奴不执鼠,同我爱青毡”
“猧子解迎门外客,狸奴知护案间书”
“狸奴睡被中,鼠横若不闻”
“裹盐迎得小狸奴,尽护山房万卷书。惭愧家贫策勋薄,寒无毡坐食无鱼”
“书眠共藉床敷暖,夜坐同闻漏鼓长。贾勇遂能空鼠穴,策勋何止履胡肠,鱼餮虽薄真无愧,不向花间捕蝶忙”。

—陆游

观其狸奴捕鼠文字,势胜刺虎。放翁尝获赠狸奴一枚,起名“小於菟”,即小老虎也。有诗为证:

“盐裹聘狸奴,常看戏座隅。时时醉薄荷,夜夜占氍毹。鼠穴功方列,鱼餐赏岂无。仍当立名字,唤作小於菟。”

丰子恺笔下的狸奴
丰子恺笔下的狸奴

又有句如

“榖贱窥篱无狗盗,夜长暖足有狸奴”

“风卷江湖雨闇村,四山声作海涛翻。溪柴火软蛮毡暖,我与狸奴不出门”

“夜阑我困儿亦归,独与狸奴分坐毯”

读之可知放翁深谙喵星人暖床之用。

佛教中有“狸奴白牯”之公案,即猫咪和白牛,以此二者喻指慧根佛性不高者。放翁盖不能允。